媒体常大

江苏科技报:戴繁琢——新技术重绘“老”布料

刘丽媛 包海霞 江苏科技报 A8 创客周刊·综合 2018.11.20发布时间:2018-11-20

  

  

你可能没听过蓝草这种植物,但你一定用过它——它的根是中药材板蓝根的原料,茎叶加工而成的靛蓝染料则用于织物染色。

蓝草在云贵地区非常常见。常州大学华罗庚学院的大四学生戴繁琢,利用所学知识和学校学科特长,以蓝草为材料、以草木染技术为核心进行创业,解决了贵州黔南州地区的扶贫难题,还成功帮助一些濒临倒闭的印染企业转型升级。

支教经历瞄准草木染技术

戴繁琢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她每年暑假都会去贫困地区支教。在贵州黔南州的支教经历让她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贫困”。“当地不少家庭几乎是家徒四壁,这让我产生了帮他们脱贫致富的想法。”

要真正帮助当地人,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想方案。戴繁琢发现,黔南州的农民除了水稻外,还会种植蓝草,这种植物的根和果实可以制药,叶茎可以提取制作靛蓝染料,当地妇女的服装就是土布经靛蓝染色后制成。

当地农民算过一笔账:种水稻的话,一年产生的经济价值大约是每亩两千多元,如果种蓝草,一年可以收两季,每年每亩可以收益一万元。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不敢扩大蓝草的种植面积,怕种多了卖不出去。

当地一些印染企业同样有难处:因为技术的问题,很多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得到的染料产品都是偏中低端的,规模比较小,效益也很差。

戴繁琢意识到,升级印染加工技术,是帮助黔南州脱贫致富的关键。巧的是,这刚好与她的所学相关。

让传统印染重获新生

“因为我们学校实行导师制,鼓励我们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了最感兴趣的植物染。”戴繁琢说,她的导师纪俊玲一直从事天然植物染料提取与应用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很早就接触了这项技术。而支教中的发现,成为一个契机,让她产生了将所学应用于扶贫的想法。

戴繁琢把想法说给老师和学校相关领导,大家都很支持她。这个有冲劲的小姑娘马上开始行动起来:组建团队、调研、设计方案……团队现有技术能达到植物染料量产化,弥补当地染料加工技术的不足。于是她和当地政府以及印染企业开展合作,由常大团队凭借技术优势接受染料订单,印染企业组织农户大规模种植,政府则出钱补贴农户购买蓝草种苗。蓝草收获后,印染企业初步加工成膏体,常大团队回收精制成粉体。由于技术成熟,最终的染料粉体在色牢度等方面达到工业生产标准,获得了市场认可,当地农户和印染企业也收获了良好效益。

今年春天,戴繁琢和导师、业内师姐共同创立了常州市艺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缘起扶贫的小梦想得以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戴繁琢说,普通化工合成染料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问题,而经改良的植物染技术环保高效,她们希望通过推广植物染技术,让传统天然植物染料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用科技颠覆印染行业。

  

江苏科技报:http://jskjb.jskp.cn:8081/xpaper/appnews/21/308/978-1.shtml(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