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这是一封我们酝酿已久的信,借着学校更名庆典的时刻,我们今天以普通教师和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怀着对常州大学的深厚情感,我们来到了常州大学。这种感情和“爱校如家”的学校精神是学校三十多年来峥嵘岁月的积淀和传承,它浸润到了我们的心里。近日,有一位校友的贺信让我们特别感动,也让我们寻求到了“爱校如家”的源头。一位海外的校友,听闻学校更名为常州大学,欣然提笔,以《写在母校而立之际更名之时》为题,用细腻的笔触,深情回忆母校立校之初师生艰苦奋斗,“我爱读书”激情求学的情景,字里行间表达了深深的爱校之情。此情此景于我们心有戚戚焉,也令我们想起我们的大学时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艰难又特别爱校,物质短缺但求知欲特别强,生活贫乏但又特富激情。
时光荏苒,七十年代末的大学生走到今天,他们中的许许多多已是单位业务骨干、创新创业的领跑者、重要岗位的佼佼者,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你们,90后的大学生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吗?学校更名成功体现了我们既有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过去的五年和未来的五年注定是常州大学重要的崛起时代。常州大学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奋发有为。有一位学生曾写到:“以前我会不由自主地回避一些深沉的话题,似乎惧怕长大,想得多了,心就累了。可我现在渐渐觉得,当你有所期待,却无从选择时,是最可悲的。”同学们在求学和人生成长的道路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困惑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可同学们想一想,谁又是这一变化的决定者呢?所以能否成人、成才,关键还是自己。同学们,你们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在大学到底要学什么?尽管简单,却需要我们大家用四年乃至一生的时间来思考和践行。概括地讲,大学培养人的两大使命在于一是成为人,二是成为某种人。所谓成为人就是要养成个体安身立命的品德和思想;成为某种人就是形成个体职业选择的知识和能力。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的谆谆教导为我们成为人、学会做人指出方向。总理这样教导我们:“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在大学的求学中,能力比知识重要,方法比能力重要,思想比方法更重要。
常州大学的崛起,需要你们——每一名常大学子在心灵的深处刻下“责任、激情、打拼、卓越”这八个大字。无论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学校杰出校友的人生历程都生动诠释了“责任、激情、打拼、卓越”的深刻内涵。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校更名庆典将隆重举行,到那时,宾朋汇聚,众多的常州大学校友们又一次相约而至,共同见证常州大学揭牌的那一刻,共同见证常州大学又一次华丽的转身,共同见证常州大学的扬帆起航。常州大学的校友们将怀着对母校的至爱,带着事业上的成就相约而来。而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踏上人生新的舞台,用责任打下人生的根基,用激情点燃年轻的生命,用打拼加快成长的步伐,用卓越回答学业和事业的成就。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执手相约——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你们人生辉煌时,母校常州大学再创辉煌时,我们大家再相聚,再举杯,共忆往昔岁月,再赞美好明天!
史国栋 浦玉忠
201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