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挖掘当代大学生创新理念的目标,由学生处和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微电影节于5月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在5月29日于武进校区多功能厅圆满落下帷幕,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一山主任、田中燕老师、杨万里老师、学生处孙粤文老师、校团委葛涛老师、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吕琳华以及各学院老师出席了大赛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一个月的时间,组委会收到来自全校各个团队的微电影作品近三十部。参赛作品广涉博猎“友情”、“励志”、“成长”、“亲情”、“青春”等题材,内容上展现了当代学生积极的精神风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多种拍摄手法及画面剪辑特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学生的微电影创作水平。本届大赛通过网络投票、大众投票的评选,共选出8部优秀作品进入决赛,最终的决赛根据评委的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及最佳男、女演员、最佳人气奖、最佳导演等六个单项奖。
当帷幕卷起,掌声落下,又一段青春成为往事。来自艺术学院“感叹号”团队的《花季未了》讲述了一群早已步入社会的大学同学再次相遇,重新拾起那些年的校园有趣故事,青春易逝,抹不去的是当年许下的诺言,像一杯酒,像一首老歌。或许最后躲不过感伤,但令人高兴的是,曾经拥有。本部影片不拘一格选用校外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采用蒙太奇的手法,不断切换场景,运用了各种拍摄手法及画面剪辑特效,本部作品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最终也一举夺魁,获得一等奖。该影片的导演也因为此片获得“最佳导演”的称号,同时该片也获得了“最佳摄影奖”的荣誉。
参赛作品《致我们志愿者的青春》讲述了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的故事,体裁新颖,内容积极向上。影片中选取了志愿者们照顾的尿毒症患者冯国平叔叔和残疾儿童吴乾坤小朋友的事迹,大爱无言,大象无声。或许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做那粒“微尘”,共同伸出双手,携手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空。“比我们志愿者辛苦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志愿者这条路还需要更多人的来一起走下去。”他们也希望如今的大学生更多的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是一场旅行,相信青年志愿者的路会越走越远。
所有作品展播完毕后由参赛团队上台进行“经典影视片段重现”表演,来自The wings 团队的同学们抽到了《奋斗》中的经典片段,精湛的演技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演绎地淋漓尽致,场下观众无不叫绝!虽然他们只是学生,但参赛团队的“经典重现”再次印证了,业余大学生也可以演绎经典!这无疑也为大学生积极创作微电影提供了先决条件。活动最后,主管常州大学各类重大视频拍摄、制作工作的江一山主任对本次微电影节作总结点评,他首先高度评价了本届微电影节活动,不论从体裁内容还是摄制技术上,都较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他也对微电影摄制爱好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表示愿意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微电影。至此,常州大学第二届微电影节正式圆满落幕。
此次微电影节闭幕之后,主办方将提供技术、设备等支持,和部分优秀作品的创作团队一起对其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包装和打造,并且报送参加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规格微电影赛事,以展现和提升我校学生的微电影创作水平。
“微电影”虽然年轻,但在常州大学已经有着多年的历史,脱胎于传统的DV,从个人的随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自律中心针对微电影自身的短小、精炼、灵活的特点,努力发掘大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致力于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微电影制作水品,使得我校的大学生微电影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