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师生自发悼念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师生自发悼念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主导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青年和中年时期的他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他还担任过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发生改变,1956年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作家沈从文是他的连襟,他也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之一。
周有光先生既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骄傲,更是我们常州的骄傲。周有光先生的一生,历经丰富、治学严谨、思想深刻,学术成就丰硕,对我们后辈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15年1月6日,常州大学得到周有光先生允许和支持,以周有光先生名字命名,成立了“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并聘请周有光先生为终身名誉院长。学院成立两年来,始终不忘传承、弘扬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语言战略,努力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与层次。2016年,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委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总量与质量实现了质的提升。同时,学院也先后获批常州市社科项目7项、省教育厅项目5项、省社科联项目2项,获评省市哲社成果奖近10项,并积极参与江苏文脉工程常州文化史项目,通过立足常州、服务江苏来实现学院的特色发展。2016年,学院受周有光基金会委托,制定出台了《周有光语言文化学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完成了2016年“周有光语言文化学术研究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为“周有光语言文化学术研究项目”规范管理、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学院还举办了周有光文化讲堂,并积极筹建 “周有光语言文化展示馆”,以弘扬、传承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思想、精神为己任,积极将周有光先生“一生有光”的精神在学生间代代相传。
周有光先生生前始终坚持诚恳待人、踏实治学,在百岁高龄时仍然笔耕不辍、著述丰富,堪称时代楷模。为此,常州大学,尤其是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不断努力,以弘扬、传承周有光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为己任,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学子,为国家语言文化事业、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