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常大

交汇点:“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谁主沉浮?胡文瑞院士等11位智库专家建言“江苏率先碳达峰路径与经济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李先昭 张晓蕊 张海韵 交汇点 2021.9.25发布时间:2021-09-26

       9月25日,由省社科联、常州大学联合主办,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常州大学吴敬琏经济学院、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承办的2021年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江苏率先碳达峰路径与经济能源结构战略调整”专场在常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原)副司长、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车长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负责人吕建中,以及省内外知名专家,有关高校、重点智库和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常州大学教师等会议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指出,全球能源战略和供需格局已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新一轮能源革命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深思熟虑、主动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三五”以来,江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现状下,江苏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全国探路,这是事关我省能源转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课题,需要智库专家为江苏的能源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路径方案。同时,围绕智库建设和研究,他指出,智库研究要聚焦重大战略,服务中心大局,让成果“落下来”、用起来,让大家的研究谋划引领发展规划,让大家的建议对策融入政府决策,让智库话语变为公众话题;智库活动要突出多维互动,青年学者智库沙龙要注重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互动、研究机构与实际工作部门的互动,引导青年学者从学术研究转向智库研究,真正成为决策咨询方面的专家。

       常州大学副校长张宏如表示,常州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石油化工背景的高校,精准、高效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以及能源转型发展要求,不断整合学校创新资源,针对安全绿色低碳和高质量能源转型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丰硕成果。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作为48家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之一,未来将立足新发展格局大坐标,在能源经济等领域,进一步打造特色、凝练优势,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当天的研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经济领域知名专家胡文瑞进行了《新能源谁主沉浮》专题演讲。他指出,新能源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效益化”为最大标志,以“可持续、可再生、可融合”为最大特征,以“低成本、简单化、分布式”为最大出发点,是完全区别于传统能源的“全新能源形式”,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最佳选择。发展新能源,中国制度优势得天独厚。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发展,中国新能源技术迅猛发展。掌控了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技术、建设和应用规模、使用成本”等三大要素,就掌控了新能源发展的“绝对控制盘”,占领了新能源发展的“制高点”。中国真正走向能源独立,必须跳出美国主导的“化石能源”体系,走新能源发展之路,建立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体系。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原)副司长车长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吕建中,南京大学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黄贤金,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锋,分别以《国内外能源资源潜力与政策思考》《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双碳目标与国土空间治理》《发达经济体碳排放达峰历程和启示:工业化、城镇化角度的分析》为题展开演讲;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杨虹,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庭强,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丁宏,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能源发展咨询处处长林江刚,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青年智库学者任保全,分别以《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化工碳中和实现的金融政策与创新路径研究》《江苏光伏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助推城市碳达峰》《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江苏省能源转型发展思路研究》《江苏氢能产业发展定位与推进策略》为题发言。

       研讨交流中,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吕建中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相关经验进行了介绍,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对大会作总结发言。

       据介绍,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是省社科联以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为平台,联合省内相关高校精心打造的专题学术沙龙,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今年以“庆祝建党100周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主题,共安排5个专场,接下来还将举办江苏师范大学“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一带一路’”专场,南京邮电大学“现代产业体系和数字江苏建设”专场,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江苏长江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协同保护传承和利用”专场。

  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fcc67442fef4457e835943bc76169f08/PzL9EXeM6v8zV8UB/1

(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