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常大学子科研成果证实金属-多酚网络骨架在纳米载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

华罗庚学院 席帅 陆铭洲/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近日,华院201班学生陆铭洲的学术论文 “Facile one-pot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photothermal effect for synergistically improved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ility”(采用一锅法制备的多功能盐酸四环素纳米粒具有高稳定性和光热效应,协同提高了盐酸四环素的抗菌性能和可持续利用性)发表在期刊“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Pharmacy”(《可持续化学与制药》)上。据了解,该期刊被SCI收录,JCR分区为二区,影响因子6.00,陆铭洲为论文一作。


这项研究通过构建Box-Behnken设计,以纳米载药系统TCFNPs的粒径为指标,筛选出了最优合成条件。借助金属-多酚网络,赋予了该载药系统实施光热疗法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方法,表征了该载药系统的稳定性和光热性能,证实了金属-多酚网络骨架在纳米载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


回顾研究过程和心得体会,陆铭洲同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十足的热情。同时,科研实践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挫折面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试错。此外,从实验过程到论文发表,陆铭洲的学术导师王建浩教授、王程博士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陆铭洲同学表示,通过进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他个人的文献检索能力、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能力、论文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悉,华罗庚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参与度,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鼓励学生到学术导师的实验室中实习,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通讯员/洪逸群 蔡芙蓉 审核/宣慧 潘道广 编辑/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