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华罗庚学科沙龙”暨首期医工体交叉学科建设发展论坛

机器人学院 储开斌 学科办 张浩/文发布时间:2024-12-18

12月14日,常州大学“华罗庚学科沙龙”暨首期医工体交叉学科建设发展论坛在机器人学院举行。本次活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青年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着眼医工体学科交叉,为我校交叉学科发展探索新路径。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青、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教授,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爱国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教育部装备创新团队负责人、科技部中英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江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小俊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江苏省优青东南大学王翔宇教授等出席分论坛并作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学科办、医工学院、体育学院、机器人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和学生等近200人参加活动,机器人学院院长徐淑玲主持论坛。


李忠玉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学校致力于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牵引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他希望通过“华罗庚学科沙龙”系列活动为不同学院、学科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优质平台。

在主论坛中,卢天健作了题为《医工学科交叉与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以颅脑交叉力学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力学之机会、人机接口技术、理-工-生-医交叉融合等方面介绍了交叉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陈爱国作了题为《孤独症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基础和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对孤独症认识开始,介绍了该疾病当前的最新研究动向,并介绍通过运动干预所起到的效果等最新研究成果。报告会后,卢天健、陈爱国与来自10个学院的14位青年教师深入交流,对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答疑解惑。

在分论坛上,吴小俊、王翔宇和我校计算机学院焦竹青教授分别作了题为《AI4FS: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初步探索》《抗干扰分布式控制及在多机器人协同中的应用》和《MI拥抱AI:跨模态大脑网络的构建及应用》报告。专家报告后,来自5个学院的7位青年教师代表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及合作意向,与会专家进行了细致指导。


常州大学“华罗庚学术沙龙”暨首期医工体交叉学科建设发展论坛由学科办主办,机器人学院承办,医工学院、体育学院等机构协办。该沙龙以学校青年学者为主体,以“学科交叉”为主题,搭建学科人才交流合作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探索学科新的生长点,赋能青年学者加速成长。(通讯员/薛鹏博 审核/钟璟 编辑/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