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正当时。从精心解读就业政策,到组织多样活动拓展求职眼界,再到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各在常高校精心组织,全方位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拓展求职眼界,提升求职能力。
供需对接更精准
3月22日,常州大学科教城校区的操场上人头攒动,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招聘会正在召开,400多家优质企业携1.3万个岗位进场揽才,覆盖能源化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2个产业领域。常州大学2025届毕业生蔡光照主学的是机械设计:“我想找一份设计压力容器以及各式压缩机的相关工作,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招聘现场既有大型能源行业企业,也有高新技术企业,“智造”研发岗位需求旺盛,高学历、高技术要求、高起薪成为了这类岗位的招聘特色。招聘企业HR陶慧云介绍:“我们属于创新型的公司,注重研发,需要的基本上都是硕士,主要看重的是理论知识和思维逻辑。”另一位HR张斌坦言:“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非常重要。”
紧紧抓住春季招聘关键期,常州大学与人社等部门深度联动,推出“1+N”的服务体系,即1场大型招聘会,5项就业指导涵盖生涯咨询、职业指导、心理助力、引才推介、行业就业等。围绕不同行业、地区人才需求及毕业生求职期望,学校已举办行业就业讲座23场,236家用人单位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1万余个。常大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陆先亮介绍:“根据学院的学科专业特点,我们还将组织小而精、专而优的学院专场招聘会,预计每个学院都要举办,大概举办22场左右。”
招聘场景更智能
3月19日,“服务新质生产力 校地强链促就业”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在江苏理工学院举行。410家优质企业带来了8000余个岗位,精准对接江苏省“1650”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与常州地方产业,与学校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等优势学科精准匹配。
活动现场创新设立了“三位一体赋能专区”:“政策直通车”汇聚常州市人社局、总工会等政府部门,现场解读“青春留常”住房补贴、就业奖励等人才新政;“服务零距离”联合武进区人社局资深导师团队等开展“一对一”诊疗,提供简历优化、AI面试模拟、求职防骗指导等专项服务;“云端双选会”依托“常州人才招聘”抖音直播平台同步开展企业云宣讲。应届毕业生管金花在现场进行了AI面试模拟训练:“与传统面试不同,AI面试训练系统精准分析我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甚至微表情细节,实时反馈了我在抗压能力、语言组织等方面的提升空间。科技赋能的新型面试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面试单向评价的局限性,更是帮助我们精准定位自身优势,增强了迎接职场挑战的信心。”
据统计,活动现场共收到简历90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0人次。“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政府搭台、校企联动’协同机制,通过访企拓岗、政策宣讲、产业感知活动等多元举措,全力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俞亚萍表示。
求职意向更务实
近日,常州工学院文化艺术中心内,近千名毕业生正在各个招聘展位前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刘林来自徐州,正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交流,很快确定了工程师岗位的入职意向:“我希望留在常州,从事新能源方向的工作,如嵌入式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有更高的上升空间。”
现场共吸引了100余家企业参与,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各个行业。常州工学院2025届毕业生王致志告诉记者:“比较想找机械设计师、助理工程师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多积累一些先进制造方面的经验,我觉得现场可选范围很大。”
本次招聘中,智能制造型企业比例较高,既懂机械设计、又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为紧俏。“目前招聘的都是研发岗位,所以希望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创新力。”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人事专员李梅介绍。
今年常州工学院有4000多名应届毕业生,来自49个专业。常州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干方群介绍,学校积极搭建就职桥梁,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加速双向奔赴,“专业设置和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匹配度基本达到100%。我们搭建了政校企的就业联动机制,建立了常态化的就业途径。”
常州晚报:https://epaper.cz001.com.cn/czwbpaper/pc/layout/202503/28/node_A15.html
(编辑:盛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