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热议】常州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二)

发布时间:2025-03-11

春潮涌动,万物勃发,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常州大学广大师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积极关注全国两会,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经历,畅谈心得体会。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 刘茂灿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等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会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与城市建设学院“绿色、安全、智慧”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办学特色不谋而合。学院在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固废资源化等领域深耕多年,依托常州市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动再生混凝土、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技术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学院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土木”课程改革,推进专业升级。通过BIM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德“结构工程”硕士班等举措,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模式,培养适应“数智化”建筑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城建学院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根本,以培养“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一流人才为目标,在绿色智能建造、产教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为教育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常大力量!


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 陈 婷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今年,学院将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开展常州市法治教育协同创新活动:以系统思维贯通育人链条,主动对接中小学思政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内容,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强化知行合一,组织学生参与基层普法、模拟立法提案等实践,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以协同创新激活育人效能,联合司法机关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史良法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推进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吴敬琏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 许丹丹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稳就业”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核心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的双重目标,充分体现出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发展之要,是本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就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口”,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我们要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一方面,聚焦国家战略,及时跟进社会发展形势,鼓励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之才;另一方面,立足学生需求,充分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一人一档、一生一策,构建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林方毅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教育强国”成为热议话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感振奋,更觉责任重大。教育强国,任重道远,必须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彰显思政教育力量。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在构建“大格局、大课堂、大载体”思政育人体系中培养更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先锋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王 晨

全国两会期间,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议题被热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里呈现的目标与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稳步前行的坚实步伐,彰显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与积极进取的决心。身为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会中关于教育领域的导向,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课堂成为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两会中提到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朱 霁

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政治性是第一位的。我会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我将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


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 姜陈波

微电子技术是当前信息科技和产业,乃至未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难题,迫切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微电子人才。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参与前沿科研项目,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激励青年学子投身微电子领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周有光文学院辅导员 张燕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奋斗的动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服务保障工作,将两会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传递关心关怀。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复兴大业,共同书写时代华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生 顾沁怡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全国两会期间,“完善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机制”的论述让我备受鼓舞,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部署与我的课题《电催化转化废弃塑料的研究》紧密呼应。代表委员提出的“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衔接”建议,启发我主动对接环保企业需求,将实验室数据与工程化参数结合,探索技术落地的可行性。我将秉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深耕电催化材料构效关系研究,突破选择性转化与长效循环等“卡脖子”难题,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221班 周贝贝

2025年全国两会对教育、科技以及人才的高度关注,与Deepseek等热潮的涌现形成了强烈共鸣。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深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与我们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学习成长、职业发展等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国家的强大为我们搭建了广阔舞台,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宝贵机遇,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音乐与影视学院舞蹈211班 刘俊宏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等论述,为我们指明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我们应立足专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探索VR影视、交互式音乐等新形式,拓展艺术边界,助力文化产业升级。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技艺的精进,更要扎根人民、服务社会。未来,我们应深入基层采风,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用舞蹈传递普通人的奋斗心声,让艺术真正贴近生活、温暖人心。


海外教育学院中爱244班 马俊轩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清晰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让身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我尤为关注教育、科技创新与就业相关政策,国家持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无论是创业资金的扶持,还是创业平台的搭建,都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创业热情,让我们有勇气、有底气去追逐创新梦想,尝试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成果。相信我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必能充分施展所学,实现个人价值,以青春之我,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研究生 季 荔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拓宽就业渠道等举措,要求我们不能只依赖传统就业路径,而要主动通过实习、竞赛、创业等提升实践能力,增强竞争力;报告强调产教融合、优化学科设置、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醒我们关注学科调整与新兴行业需求,合理规划学习方向,培养跨学科能力,适应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趋势。全国两会精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指引,我们将以积极态度迎接挑战,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学院研究生 刘 黎

作为新时代研究生,在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脉搏与青年责任的重量。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论述,让我认识到基础理论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两会提出的“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政策,不仅为科研创新注入信心,更指明方向——我们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产业升级与民生需求。未来,我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外国语学院西语221班 盛书慧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外语人才在推动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外国语学院学生,我们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握战略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的历史交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华罗庚学院华院223班 陈秋伊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我对2025年全国两会强调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深感振奋。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将更积极地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与同学合作开发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代入应用场景的实践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探索数据与算法的前沿领域,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