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标兵】常州大学勤廉标兵风采(五)

校纪委、派驻监察专员办发布时间:2025-05-08

杨慧芳:巾帼芳华映初心,勇立潮头显担当

质量与管理评估中心综合科科长 杨慧芳

在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里,总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杨慧芳同志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榜样。她以扎实的理论学习、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她既是理论学习的践行者,又是勇挑重担的实干家,更是温暖人心的奉献者。


勇挑重担,奏响敬业之歌

面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一重大任务,在部门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她主动扛起责任,开启“白+黑”“5+2”工作模式,两年来,日夜奋战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她协助部门领导组建了评建办及专项工作组,从2022年起积极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调研和准备工作。她全面梳理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对标指标体系,查找学校短板弱项,先后起草学校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单位自评自建工作指南、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案,并组织专项督查,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在她的努力下,学校顺利完成了审核评估自评自建预期目标。

在评估过程中,她精心统筹,围绕“1个核心+5个度”完成一份长达5万余字的自评报告,并严谨细致核查1000余份支撑材料,全面呈现了学校办学治校的“自画像”。她建立“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和“分级审核—动态反馈”双轨制材料管理机制,确保了数据准确无误、案例精准出色。她协助部门领导精心策划专家入校考察路线,巧妙设计特色展示环节,组织模拟演练,铸牢全校质量共同体意识。最终,学校以“零疏漏”的表现,赢得省评估院和专家组的高度认可,成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建设。


锐意创新,推动工作开展

杨慧芳同志始终秉持着“创新就是要善于创新,做到我能”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寻求突破。在学校教学状态数据的分析工作中,她打破传统思维,将学校每年的教学状态数据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重组和萃取,为学校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针对审核评估不同阶段,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评建计划。通过“显微镜”查找关键问题,用“探照灯”深挖潜在症结,坚持立行立改、标本兼治。针对整改工作,设计督办机制,实现了100多项整改任务的高效推进,相关经验被相关兄弟院校学习。她的创新精神和敢作善成的气魄,高效推动了工作开展,还极大地带动了部门同事的工作热情。


躬身力行,传递温暖力量

担任原质评中心党支部副书记4年多时间里,杨慧芳同志始终将同事的冷暖放在心上。她关心同事,乐于奉献,长期力所能及帮助生病的同事料理家庭和工作事务,协助处理医疗报销等急难事项,做到用心践行“为师生服务”的理念,用行动影响和凝聚群众。疫情期间主动参加学校师生核酸检测采集志愿者工作,传递无尽的温暖与关怀。她本人更是连续4年在民主评议中荣获“优秀党员”,年度考核2次斩获“优秀”等次。

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她同样表现出色。她始终以身作则,将勤俭节约美德融入工作的每一处细节。办公室和文正楼2楼卫生间的灯,在无人时总是及时关闭。在办公用品采购上,她也精打细算,对比多家供应商,挑选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为单位节省开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勤俭节约的意义。她始终以大局为重,勇于担当责任,从未出现违反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杨慧芳同志用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从精准高效地啃下评估“硬骨头”,到细致入微解决群众“心头事”,她始终秉持“钉钉子”精神,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她用自己的智慧与温度,书写了一份“四有”好党员的精彩答卷,她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和无私奉献,激励着我们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陶珠:‌扎根平凡践初心 勤廉铸就服务魂‌

外国语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 陶珠

曾经她是同事眼中的“沪宁小旋风”,可以一天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常州、南京、上海,只为顺利保障全校教师的因公出国(境)交流;现在她是同事身边的“操心大管家”,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搭建承上启下、内外协调的沟通桥梁。陶珠同志始终坚守服务师生的初心,秉持精益求精的匠心,以不变的共产党员赤子之心诠释平凡岗位上的责任与担当。


甘当“螺丝钉”:在繁琐中锤炼责任担当

2020年暑假,学院面临拆分和整体搬迁,陶珠刚熟悉新工作岗位便主动请缨担任总协调,连续两周手拿图纸往返西太湖校区6号宿舍楼和立言楼,协助搬迁公司清点资产,确保实验室设备拆装到位,所有房间的家具摆放都深深刻在她的脑海中,每一间实验室的改造都倾注了心血和汗水,日均数万步的轨迹见证着这位“搬迁指挥官”的担当‌。同一年,翻译硕士学位点申报是学院的头等大事,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她义不容辞参与申硕支撑材料收集、整理、制作工作,历时半年加班加点打磨申报材料,埋头制作1500多页的佐证材料,带着绣花针般的细致反复检查校对,当最后一次完成所有材料打印时已是深夜。她深知这套材料承载着学院学科建设的战略支点,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助力硕点申报“最后一公里”。

“齿轮虽小,牵动全局”是她的自勉箴言,“哪里需要哪里钉”的作风贯穿她的工作日常。工作日志中总是记满了待办、已办、办结事项,从会议纪要整理到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从实验室安全检查到突发舆情处置,她总是把千头万绪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2023年,学院承办江苏省翻译协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前确认、现场接待,她事无巨细地做好后勤保障;餐厅服务、大巴协调,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始终毫无怨言,毫不敷衍,带领同事协同合作、随时补位,圆满完成了会务工作。在对研讨会工作总结时,学院书记说“我们的成就感,就藏在别人看不见的细节褶皱里”,这份褒奖,既是对会务工作专业水准的肯定,更是对“把平凡做到极致”职业精神的礼赞。


服务暖人心:以师生需求为行动坐标

“您好!这里是外国语学院,请问您找谁?”这般亲切的话语是立言楼468办公室司空见惯的背景音,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论是现场寻求帮助还是电话咨询困惑,不管是教科研费用报销,还是实验室设备故障,她总会耐心倾听、热情回应,用微笑和行动解决问题,展现一位高校行政人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当新入职教师因手续繁杂陷入迷茫时,她手绘“入职导航图”,耐心讲解每一项流程,让新教师第一时间感受到学院的温暖与关怀,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为学院分工会副主席,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度法则”——服务有温度、回应有速度、保障有力度。广泛调研需求,拓宽生日福利选项,为住在西太湖的教职工提供便利;创新活动载体,体现“党工共建、交融与共”的特色,让信仰教育在自然呼吸中沉淀升华。在她的带领下,学院办公室渐渐实现同频共振,从细处提升服务品质,从微处彰显人文关怀,成为师生心中的“暖心之家”。


最“抠门”主任:习惯精打细算过好日子

学院经费每一笔支出,都关乎学院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作为学院“大管家”,日常开销管理与财务报销审核是她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容不得半点马虎。她深知责任重大,始终将勤俭节约理念镌刻于心,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审核,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学院的稳健运营保驾护航。日常工作中,她总是精打细算,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做起,严格控制各项开支。打印纸尽量双面使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瓶装水按需自备,办公用品能省则省;就连墨盒快用完时,她也要摇两次再用才肯丢弃。她总说“富足不是挥霍的底气,节约不是小气的朋友。”同事们笑称她是“最抠门的办公室主任”,但也习惯了积攒手边的草稿纸,随手关掉会议室的空调和灯,互相提醒“光盘行动”,空调和资料柜优先考虑校内调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营造出崇清尚俭的办公室新风尚。


在师生眼里,她是兢兢业业的“螺丝钉”,是精打细算的“大管家”,更是寒冬递上咖啡的“贴心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陶珠用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诠释人生信念:做好职责内的每一件事,便是一种平凡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