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3月 | |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1978.03——1979.08)校址:无锡锡惠公园忍草庵 1978年3月19日,江苏省化工局电话通知无锡市化工局:江苏省委决定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要求先依托无锡市化工局负责组建和筹办。同年3月20日,无锡化工局党委派人赴南京接受任务。3月21日,由党委书记施乐尧主持的局党委会达成了筹建共识。4月17日,江苏省革委会发文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 | |
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1978.03——1979.07)校址:常州化工厂内 1978年3月20日,常州市化工局局长马申扬、副局长蒋光前向时任常州市委书记何冰皓、副书记章化农汇报,请市委同意并争取在常州创办化工分院。同年3月22日,经常州市革委会研究同意后,市化工局副局长蒋光前、技术科科长周祥生带着在常州化工厂内办学的初步方案,赴省化工局向胡萃华局长和顾静副局长汇报,请省化工局同意。经省化工局专题研究,与原省教育局衔接后,确定在常州创办化工分院的方案,并报江苏省委。时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对创办常州分院作了批示。1978年4月28日,省革委会发文成立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 | |
● 1979年9月 | |
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1979.09——1981.08)校址:无锡市郊区马山(原常州市武进马山乡) 1979年5月26日,江苏省革委会批复(苏革复〔1979〕77号)省化工局、无锡、常州市革委会建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并将常州分院并入无锡分院,校址设在无锡马山。合并后的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省管为主的领导体制,学制四年,在校生规模1200人,毕业生由江苏省统一分配。 | |
● 1981年8月 | |
江苏化工学院(1981.08——1992.08)校址:常州市西郊 当时马山本岛尚未开发,学院孤立于马山半岛,距离无锡市区35公里,岛内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物资供应困难等等,成为学校要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难题。马山校址不是办大学的理想之地。 1980年12月1日,江苏省化学石油工业厅、高等教育厅联合向江苏省人民政府呈交报告:经与常州市领导协商,并征得无锡市领导、省计委同意,拟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至常州市办学。同年12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址常州办学,并改名为“江苏化工学院”。 1981年8月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苏政发〔1981〕121号)通知:根据教育部通知,国务院批准增设江苏化工学院,设在常州市,在原市委党校基础上继续扩建,学制四年,规模1200人,设置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工机械等专业。 | |
● 1992年8月 | |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1992.08——2002.11)校址:常州市西郊 1992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向国家教委递交《关于申请改变江苏化工学院领导体制的函》。同年8月4日,国家教委复函(教计〔1992〕164号),同意江苏化工学院改变现行领导体制,实行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并改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近期规模为3000人。 | |
● 2002年11月 | |
江苏工业学院(2002.11——2010.03)校址:常州市白云校区、武进校区 2002年11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苏政发〔2002〕137号)通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批准,决定将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 |
● 2010年3月 | |
常州大学(2010.03——至今)校址: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钟楼区白云路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向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教育部关于同意江苏工业学院更名为常州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10〕44号)。同年4月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通知: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并报教育部批准,决定将江苏工业学院更名为常州大学(苏政发〔2010〕46号)。 |
常州大学 ICP备:苏ICP备05070686号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61号 常州大学版权所有 © 1999-2022:常州大学宣传部主管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处